“女权”,女性的权利,一个在中国长期被误解甚至污名化的单词。直到这期节目发布前,我们还在犹豫是否该以“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毕竟后者看起来是那么地咄咄逼人。
我们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作为性别议题的长期关注者,淡豹和索马里均觉察到自己在写作中会刻意避开这一措辞,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论与敌意。与之相对的是,由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提出的口号“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则借由名人、品牌与大众媒介的传播效应成为了新的时尚符号,骄傲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穿着的衣服上。
你当然可以在文字上进行争辩,指出“女性主义”与“feminism”在字面上的对应。然而,若进一步去探究“feminism”一词在西方社会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就不可能对它与“women’s rights”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性视而不见。而后者才是房间里的那头大象。
初学者电台的第二期,我们想来谈谈女性的权利。
#02 学习做一个女权主义者
🎤本期嘉宾
淡豹 | 写作者
索马里 | 图书编辑
🔍 本期梗概
[02:15]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对“feminism”的翻译透露出不同的行动策略,“权利”与“权力”的混淆为合理诉求带来误解。|淡豹:“我们要敢于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07:19] 女性意识与女性特质
个人性别意识的形成,成长期对女性特质的误解和抗拒。|索马里:“我从小到大的女性楷模都不是现实世界里的,都是书本上找到的楷模,这其实是很可悲的。”
[10:57] 文字的力量
淡豹近年写作观念上有意识的转变。|淡豹:“我现在对于文字的力量,及它在别人世界里构成的影响,有很乐观的信念。”
[14:33] 淡豹个人遭遇的性暴力事件
在经历了完整的起诉流程后,淡豹总结出三点经验。|淡豹:“我的案子能走下来是因为‘知识’,这是我想要讲这件事情的原因。知识就是你的力量。”
[23:43] “名字的故事”
谈论生理期时的措辞,以及文学作品中男性视角的问题。|索马里:“你能看到这是男性对女性的身体、月经乃至一切的滥用。” |《劳动法》第六十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7:38] 女权真伪之争
不同女权主义群体之间要求同存异,不必要求观点、诉求完全一致。 |淡豹:“没必要定义谁的权利是更真实、更急需的。每个女性群体都发出声音,才能形成更强有力的合唱。”
[30:23] 大众文化中的女性话题
非理论化的影视、文学作品对人们理解性别议题的帮助。|淡豹:“简单的作品它的动员力度很大,这有时候是复杂的作品达不到的。”
[35:49] “大女主戏”与性别视角
塑造强大女性角色并不是只有将其武则天化这一种方式。|索马里:“《立春》是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 淡豹:“在‘大女主戏’中你很少看到人跟生活的关系是理想驱动的,但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理想的男性人物。”
[41:34] “母亲”的意义
女性生命中无法摆脱的母亲形象,以及社会对于这一形象的特定要求。|索马里:“费兰特认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最应修订的就是:女性的婚姻实质上就是在处理她与母亲的关系。”
[45:50] 倡导女性写作
呼吁更多女性以各种方式去书写女性日常的体验,现有作品中悬殊的男女作者比例会让女性读者下意识地用男性目光去审视自己。|索马里:“即使会被别人视为‘女权分子’,我也觉得应该让中国有更多这样的声音。”
[50:19] 给“初学者”的两条建议
学习成为女性主义者,最初和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淡豹:第一步要先多看书;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东西”。索马里:明白“I’m weak, so I’m strong”;保持自我教育的能力。
👀 相关话题
- 由阿迪契提出的口号“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在名人和品牌的助推下成为了大众时尚符号
- 作家阿迪契近年来几乎成为了女性主义的代名词
- 阿迪契两本女性主义书籍的中文版
- 费兰特的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全球畅销,并由HBO改编为美剧
- 作家赵南柱的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被翻拍电影
- 美剧《难以置信》由真实事件改编,根据该事件撰写的书籍《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获得普利策奖
- 由顾长卫导演、蒋雯丽主演的电影《立春》
📖 推荐书目
[淡豹书单]
- 王安忆,《富萍》、《红豆生南国》女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空间内对幸福,对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渴望,非常动人温暖。
-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女性身体与国族主义话语建构之间的关系,女性在政治和文学中长期“被言说”的身份,能带来很多启发。
- 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现代文学史中女性知识分子视角逐渐形成、数种写作风格与典型人物的发生过程。
[索马里书单]
- 颜海平,《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20 世纪的中国女性作家如何反抗身弱质种族和弱质性别”的双重设定,通过“做事”和“写作”将自己纳入社会空间,同时也为 20 世纪的中国文学赋予了独特的力量。作者梳理弱者如何通过表达、如何现代化的故事,其实也是重新提起了如何想象和定义“现代”和“强弱”的问题。
- 刘天昭,《无中生有》天昭对家庭生活内部那种在历史情势和个人秉性双重冲刷之下的痕迹的书写令人惊叹。
🔗 延伸阅读
- 《中文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联合国发布,构思和编写以六种语文进行,是符合联合国各正式语文平等原则的各语文有一定自主性的项目。同时,它反映了每种语文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提出了量身定制的对策,切合工作人员工作的语言环境。https://www.un.org/zh/gender-inclusive-language/guidelines.shtml
- 《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案》第100届普利策奖「解释性报道奖」获奖作品《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文 | Ken Armstrong (The Marshall Project) T. Christian Miller (ProPublica) 中译版发于公众号「清单」(ID:worldlist)翻译 | 李骄阳 李悦 秦宽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20721.html?_t=t
- 什么是恶女?第一期abC客厅的性别杂谈|2019年3月初在abC客厅关于性别话题的讨论与放映活动。参与嘉宾:寇塔、王竹馨、郭锦泓、Alex Li、顾玥、张一帆https://mp.weixin.qq.com/s/gcM3OTqkbGnAoM4ISbQN9Q
🎵 选用音乐
- 开场 Matmos – Spondee中场
- 魏如萱-女人经痛时
- 片尾 Jefferson Airplane-White Rabbit
🎤 主持人
赵阿萌、周玥
🖋 编辑
赵阿萌
🎧 后期
周玥